当前位置:首页 > 求购信息 > 正文

百度116亿并购的91无线宣布关停,你怎么看「」

  • 求购信息
  • 2024-12-12 12:00:47
  • 其他内容
摘要: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极越大规模裁员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4个问题极越大规模裁员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百度116亿...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极越大规模裁员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4个问题极越大规模裁员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百度116亿并购的91无线宣布关停,你怎么看

差不多13年到14年的时候,整个BAT都在经历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在寻求一张“登上”移动彼岸的“船票”。百度就在这个时候借助“并购91”拿到了这张船票。后续大家也有看到百度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稳居第一梯队,这就是这场并购的延展效应。有人反对我的观点吗?欢迎评论讨论。

91无线虽然是3G时代非常知名的移动门户网站,自智能机时代初期推出的91手机助手也获得了非常可观的装机量,但是随着Android手机系统的不断完善,这类第三方应用市场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找不到新出路的情况下关停也是必然。

应用市场是智能手机的重要入口,一般来说用户想要使用一款APP,必须要通过应用市场下载和安装。在Android智能手机发展初期,国产手机品牌百花齐放,当时市场上各种Android手机远比现在的丰富。而那时Android系统并没有一个类似苹果AppStore的统一的应用市场,所以类似91助手、豌豆荚、机锋市场的第三方分发应用市场层出不穷,也受到了不少用户的欢迎。

做应用市场的前景无疑是非常好的,以苹果AppSotre为例,应用开发商想要上架需要先向苹果预缴一部分费用,用户通过APP中的内购功能付款,苹果还会收取30%的“过路”费用。一款应用市场如果处于垄断地位,几乎可以躺着赚钱。所以前几年做应用市场的互联网企业非常多。

但是随着国产手机竞争激烈,市场很快就进入到了淘汰阶段,大量中小手机品牌从市场上消失。同时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大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应用市场,这些官方应用市场和手机本身的ROM紧密契合,使用起来要比91助手、豌豆荚们更加方便。所以这些第三方应用市场迅速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举例来说,华为手机的用户想要下载“悟空问答”的APP,只需要在系统自带的“应用市场”中搜索“悟空问答”,然后选择安装就可以了。用户只需要进行这一步操作,剩下的系统都会在后台搞定。此后如果“悟空问答”APP有更新,官方应用市场也会主动提示用户更新,甚至自动在后台就将APP升级到最新版本,完全不需要用户操心。

而如果要使用91助手之类的第三方应用市场下载“悟空问答”,则必须按照传统的安装APP的方式,根据提示一步一步的进行操作,无法实现后台的“静默安装”,后续的升级也比较麻烦。久而久之,智能手机的用户就不再会选择这类第三方应用市场了。

另外一般手机官方自带的应用市场往往会根据针对每一款APP进行严格的检测,除了病毒、恶意代码之外,有的还会测试该APP是否和当前的手机型号相匹配。而这些都是第三方应用市场无法做到的。

更重要的是,手机厂商为了避免与自家的市场竞争,也会主动“拒绝”第三方应用市场,比如在华为EMUI系统自带的应用市场中搜索“应用宝”或者“豌豆荚”,是找不到相应结果的。用户想要使用这些APP,只有寻求其它的渠道。

所以一款应用市场类的软件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与手机ROM绑定,成为一个手机品牌指定的官方应用市场。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任何手机厂商都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蛋糕,即使强如腾讯也没办法将应用宝变成哪款手机的官方应用市场,阿里的“豌豆荚”也是整合到YunOS系统中才能够生存下来。

其实互联网三巨头“BAT”都曾经想要做自己的智能手机增强移动硬件端的话语权,但是百度、腾讯的手机系统都失败了,阿里YunOS虽然还在继续,但使用这一系统的手机非常少,根本无法和华为、小米这样的巨头竞争。传统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却需要很大的投入,而且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具体的成效,这与互联网企业“短平快”的特点完全相反。而在无法控制硬件端的前提下,类似91助手这样的“非刚需”APP就成了空中楼阁,没办法产生收益,又不能转换用户,最终被百度抛弃也就成了必然。

为什么第三方应用商店没有人玩了呢?我用的是小米手机,小米系统自带了应用商店,在应用商店下载之后会自动安装,但是如果使用第三方却不会自动安装,孰优孰劣一眼就明白了,但是在百度收购的时候大家还没有看清楚,那时候豌豆荚也很火,百度的老总李彦宏继续他那蹩脚的前瞻远虑,令人喷饭地投下了116亿。

李彦宏错失移动端,在移动端不断失势时,只会狗急跳墙,大手笔收购当时大家都能看到的前景,真是失策呀!

现在李彦宏押宝人工智能,我不清楚到底是对是错,不过李老板这么多年来错失了什么?错失了很多,短视频,移动端,直播,类似知乎的....李老板在bat里面真是最短视的。

百度收购91的内情,我还是比较清楚的,当时我正在负责360手机助手,是一个对标的竞品。这里首先要说的是,百度福州研发中心其实和91之间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主要是一个创新孵化的部门,孵化出了不少创新产品,其实是和当年的移动战略有很大关系。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时期,各大互联网公司在各地都有一些孵化或者扶持中心,比如成都,南京,福州,等地,都是开发者比较聚集的地方,这样大企业没准可以发掘出一些优秀的作品,来完善自己的产品线,所以这件事情,其实和91的直接关联不大,更多的还是移动战略逐渐进入尾声后的调整,毕竟现在app创业已经过了巅峰期,没有太大机会了,很多孵化项目都开始逐渐转停,人员也都调配到其他部门去了。

当年百度收购91,是在移动端的一次强势出击,秉承的逻辑是百度是互联网流量的入口,而软件市场是移动互联网的分发入口,所以百度必须要占到这个入口,否则可能会威胁到自身的分发地位。收购了91之后,百度的策略并不是扶持91的发展,而是持续打造百度助手的品牌,把91的资源和流量全部导入到百度助手中,让百度助手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并且逐渐在安卓市场中占到了优势地位。事实上,91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而目前百度助手的整体态势和市场地位也已经比较稳定了。而且91目前产品还是在持续运营的,并没有因为福州的关停而受到影响,这也说明其实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走到今天确实已经到了尾声,其明星新企业如小米、滴滴、美团基本都已经开始寻找转型和突破的契机,而一些小的app也大都销声匿迹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依旧是保持在几家巨头的手中,当年蓬勃的创业大潮已经褪去,者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唏嘘的事情。

目前的时代是人工智能的时代,百度在这里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优势点,现在发展的很不错,股价也有了非常大幅的增长,这也可以宣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这两天感觉这个事情在网上比较火,我也凑个热闹,说说我的看法,有两点。

1.百度的确对百度福州研发中心的相关业务进行了调整。

2.从研发中心的迁移就得出91无线是百度收购历史上最大的败笔,这个说法太过于片面与想当然了。

在2013年都在为拿到互联网船票做努力的时候,百度以自己在分发领域的优势,收购了91无线,这个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次收购有效的帮助了百度在应用分发领域占据了行业领先优势,可以说他是百度当时进行互联网转型的有力推手,助推日后百度股价上涨近一倍,可以说91无线为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样的效果说收购不成功,遭受历史败笔显然不科学。

并且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是百度在收购91无线后,对其旗下的应用商店、游戏等核心业务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打造。其中安卓市场与91助手已经与百度手机助手进行了整合。

其二是91无线的办公场所虽然的确是在百度福州研发中心,但需要主要的是,福州研发中心的主要业务板块是创新孵化部,包括百度百记等创新类产品,与91无线原有业务没有直接关系。

在这样的现实下,就以百度贴出的一则公告,脑补出百度收购91无线,造就其历史收购最大败笔,是不是有些草木皆兵了一点儿?我认为是欠妥与片面的。

蔚来裁员减负,理想轿车夭折,何小鹏喝酒解压,新势力能熬过去吗

感谢邀请,欢迎关注《前卫汽车官》

写在前面:

新能源目前靠政策支撑,真正的买卖应该是用市场来投票的。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主要在大城市用户多,中小城市没人会花费三四十万甚至五十万来给造车新势力买单。

所以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除非配套的充电桩在高速普及、在小区普及,在三四五线城市能够普及,用户才会多起来。可是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呢,造车新势力的资金能够烧这么久么,背后的金主愿意烧这么久么。

理想终究回归现实,酒杯碰在一起的时候,都是梦碎的声音。

回归正题,目前的造车新势力超过200家,累计获得的投资超过1500亿。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小鹏、威马这三家交付超过1万台。各家的车型都已经发布了好几款。造车很烧钱,比你想象的要烧钱的多。作为汽车厂家的从业人员深知这一点。一款车从设计-打样-试制-小批量产-准量产-量产,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系列动作,过程中测试报废的车辆保守估计是100台,很烧钱。 造车新势力的技术积累、研发投入烧钱快,形成的专利形成收益是隐性的或者回报慢。汽车是重资产行业,关键是生产的东西需要市场认可。所以很难,造一台好车真的好难。

我认为「能」虽然说我挺新势力造车,但是对他们的产品还是不太放心,其实他们也没底,从那看出来呢,就从他们的售后政策就能明白,他们对自己车的质量多没㡳,他们的售后保修说的很吸引人,可是他们都设有限制,什么不允许做营运车辆,不是允许做为比赛车、实验车,虽然我明白这些行业都对车不好,但是也证明了你们对自己造的车多没信心、消费者花钱买了车却不能充分利用,怎么用自己说了还不算,用作比赛,做实验不保修可以理解可是用作营运也不在保修行列无法理解。都说你划个道我们走,可也太窄了你卖车只卖给有钱人做为第二辆代步车,可是真正的有钱人都买特斯拉了,

疫情过后,美国经济会怎么样

疫情不是美国经济的衰退的主要原因,但是会大大加剧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美国这一轮经济衰退可能在疫情之后也很难复原。如果陷入持续性衰退,对全球经济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扮演着全球经济火车头的角色,很多国家都依靠美国经济强大的消费力,一旦美国引擎动力减弱,很多国家都将遭受巨大的需求萎缩。另外,为了应对本国的经济衰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抬头,这也意味着其他国家未来从美国获得的贸易红利将越来越少。

感谢邀请,按照现状的情况下,全球的经济都或多或少的在倒退。美国估计也不会例外,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全球经济其实很多都紧密相邻,而且我总觉得现在的美国隐隐有当初苏联解体最后三位领导者的影子[捂脸]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总觉得某普有这三位的缩影啊,当然,纯属个人看法!


疫情过后,美国的经济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处于萧条状态,包括欧洲等,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在疫情期间每个国家都无法复工,所以他们靠政府部门发放的部分资金来维持生活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从目前来看,美国的失业人员已经在美国成为过剩,经济正处于大衰退的状况,即便疫情过后,美国的工业生产和其它出口也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谢邀,疫情过后,美国经济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的,谈经济必须先说军事,因为美国只所以经济强是倚仗了军事这强大后盾支撑。这次疫情对它的这只貌似强虎快变成了只病猫,人们看到了它并不是那么无懈可击。从患病数来看它是管理治军的军纪疏忽,治军不严。这给了世人观察这纸老虎现形的表演机会。想军事敲诈慢慢成为过去式。其二,经济萧条成为常态,全球因此危机倒闭企业有很多,必然导致大量人员失业,进而贫困人数增加,这也与欧美人生活消费习惯有关,他们不主张储存,今朝花明朝的钱。一旦这危机来临只能够待天命,而这天命就看执政的施政能力了,如果一味再甩锅,那合作人是会越来越少了。到今天看还没有看到能担当的模样,这只能让世人伤心离场,一个独耍、独舞之人能表演成什么样?其三,也是关键一点,此次疫情米国让世界人民伤心,先别说本国人,关键时没大国样,整天不干正事,这才留下后患。世界人民都会受此干扰对经济打击太大,经济更加落后。

这此危机真真不次于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的危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更何况赶上米国特总统这类人执政呢,所以我断定:危机过后,米国必然走向乌云密布的夕阳。

很显然这波新冠疫情对美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截止目前,美国确诊病例超过了128万,每天依旧维持2.7万左右的新增感染病例。这种情况持续了近2个月,很明显在疫情没有出现明显拐点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全面复工,在遭到近2个月经济按下暂停键的冲击下,业内专家一致预期,这次疫情比2008年经济危机以及2001年911恐怖袭击带给美国带来的破坏力还要大。而昨天公布的非农业就业人口也的确印证了这一点,失业率创出了历史新高,非农业就业人口下降了2050万人。

而且疫情仍然在持续,对经济的破坏力还在持续当中,目前很多美国企业已经开始破产了,此前受制于国际油价的杀跌,很多页岩油企已经申请破产了,虽然美联储不断的降息,货币政策也不断宽松,给很多企业注入了流动性,对于一些失业人员也给予了救济金,但是很明显政府发放救济金只能解决短期失业人员的矛盾,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发放救济金,不断降息,只不过是老特争取民心,赢得选票的一种权宜之计,毕竟今年因为疫情防治不当,老特失去了部分民心,而偏偏今年又是大选之年,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老特只能通过不断的给美股注入增量资金,保持美股继续上涨(美国居民主要资产都在股市)以及给失业民众发放救济金来获取民众支持。

综上,这次疫情对于美国经济的冲击非常大,如果不能很好的应对此次疫情,美国经济可能会倒退几年。

支持率43.8%跌至执政以来最低,文在寅如何突出重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19正迎面而来,韩国总统文在寅正从43.8%的基数上再出发,内心是极不笃定的。他回望跌宕飘逸的2018,终是应了那句老话:过的不容易!文在寅再怎么折腾,也突出不了重围的——这里的“重围”当然指的是猎猎之民意,汹汹之與论。也就是文在寅的四面楚歌。真有这么严重吗?没有最严重,只有更严重。上月底,当文在寅的民意支持率九连迭破50%时,网上有砖家说凡事过犹不极,九为极数,逢九必变。意思是文在寅的支持率会回升。文在寅也在积极应对闯关,包括破天荒的内阁大调整。可人事有更迭,民意不见涨。一个月过去了,文在寅的民意支持率还是迭迭迭,直到十连迭第十一连迭的节奏,休止符在哪?拐点在哪?遥遑无期。文在寅的这个冬天变地额外寒冷,这个新年更加凄凉。

绝不是诅咒。为何说文在寅突出不了这个“围”呢?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支撑他跳跃的两根“支柱”:一根是朴槿惠案,另一根是经济增长率。文在寅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是因为他在朴槿惠闺蜜干政案发后烛光集会的浪潮中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状下提前登上韩国第19届总统的宝座。在韩国人眼中,他有点临危赴难救国的英雄气势。文在寅也抓住了與论关切和民之所望,上台后大张旗鼓地开展“清理积弊”的政治运动,把朴槿惠与李明博两个前总统送进了监狱,成功地收割民意,一度达到了87%,创下了历史之最。但成也朴槿惠,败也朴槿惠,随着朴槿惠案的收尾,以及朴槿惠案过程的种种疑点与极端,引发了强烈反弹,文在寅再想“蹭”朴槿惠案的热点为己所用已无可能。连自由韩国党的党魁洪准杓都公开呼吁要释放朴了槿惠,在韩国政坛震动不小。文在寅的这根支柱自然倒塌了。

文在寅也是不幸的。因为两年来韩国的经济持续低迷,今年第三季度韩国的就业率失业率创下20年来之最。在野党与民众在强烈质疑文在寅的经济政策与个人能力的同时,也抨击他上台两年来热衷于搞政治运动整人泄私愤,而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民生。韩国的一些大学里也出现了许多奇里古怪的大字报,把文在寅封了许多个“王”,讽刺与无满之意可见一斑。文在寅上台两年来,唯一亲自抓的海外核电项目,也以全部失败而告终。韩国特殊的财阀企业制度,政府主导的成份很大,韩国经济要走出低迷,离不开诸如三星等大财阀的积极“配合”,且经济发展周期较长,在文在寅剩下的三年时间里,经济要回暖,民众要增加收入,谈何容易!所以,文在寅的这根支柱事实上早已瘫了。

文在寅的处境开始变地尴尬。就在12月26日,由于最大的在野党自由韩国党的公开实名举报,首尔地方检察厅对青瓦台文在寅的四大“金刚”进行了9个小时的“搜查”,这是文在寅执政以来的第一次,也是韩国宪政史上的第三次,其政治影响很大。这是反对党对文在寅发起攻击的信号!如果自由韩国党的举报属实,青瓦台下属部门尤其是秘书室长违法监视普通民众,那文在寅难逃干系,與论声讨,众口烁金,他的民意支持率还能上去吗?不被弹劾已属万幸了。所以,韩国总统文在寅的辉煌已经过去。2019,是他最艰难的突破瓶颈的一年,能否跃过这个“坎”?连他自己心中都没底!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首先,文在寅的支持率跌至执政以来的43.8%个人感觉这并不意外。因为还是那句老话,韩国总统几乎是不会得到善终的。无论你之前项上戴有多少光环,还是胸前挂有多少勋章。只要在执政中出现一点瑕疵,那么就会被同僚或其它政党作为攻击的把柄和对象。朴槿惠就是很好的例证,不管她多么努力多么敬业,可到头来还是逃不出文在寅的魔掌!

其次,当初文在寅在竞选总统时支持率相当高,以至于在担任总统后民调显示支持率也蛮高。这是因为文在寅在竞选总统时就夸下海口,自己不会允许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当时的这个承诺让韩国民众热血沸腾,认为文在寅是个有尊严的政治家,韩国的国家命运和政治决策不会被美国掌控。可是,文在寅一上台这一承诺和立场立马改变。部署萨德步伐变得进一步提前和加快,文在寅的这一做法充分暴露出了他老练狡猾的嘴脸。

再次,之前文在寅的支持率颇高,这与两位前总统朴槿惠和李明博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文在寅利用朴槿惠和李明博的影响力,从而大大的提振了自己的士气和支持率。韩国民众认为,文在寅能够有勇气惩治朴槿惠和李明博两位前总统,这是为了韩国的前途命运和国家发展。

因此,对于文在寅的这种责任和担当令民众非常敬佩。殊不知文在寅此举是大有以公济私的行为,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不惜采取一切手段。随着岁月的流逝,朴槿惠和李明博案件也已慢慢淡出了韩国民众的视线。之前大红大紫的文在寅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灿烂与辉煌。他还承诺将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率,努力实现经济复苏。现在看来,文在寅的这些承诺确实进展有限,这也让韩国民众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最后,文在寅为了能使自己突出重围,高调宣扬和发展朝韩关系,目的就是要重新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提升自己的支持率。在文在寅看来,如果南北关系能够彻底得到改善,那么他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也许就会重新被认可。个人感觉文在寅想的太过简单,改善南北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试想,连韩国的战时指挥权都交由美国掌控,在发展韩朝关系方面文在寅又能迈出多大的步伐?美国岂能愿意韩国彻底改善南北关系?可见,美国才是韩国真正的主人。文在寅想要大力改善南北关系,以此来突出重围实属无望!

这个支持率对于文在寅而言真的是非常低。要知道其在11月之前的支持率基本都维持在50%以上,最高时是今年五月达到83%。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这主要原因其实都出在文在寅政府的经济政策方面。由于其所推出的提高工资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并没有能够真正奏效。这反倒是增加的企业的用人成本和负担,不愿意扩大生产规模,雇佣更多的劳动者,有的业主甚至开始裁员来削减开支。其结果就是使得韩国的失业率攀升,在第三季度的失业率达到3.8,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点。失业主体以年轻人为主,失业率达到了9%。这次民调中文在寅的不支持者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就是20-30岁的群体。

(文在寅支持率最高的时期)

文在寅为何会采取提高工资刺激内需的政策呢?

这其实跟文在寅所代表的韩国进步派政治势力的执政理念有直接关系。韩国的进步势力是韩国的政坛的左派,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朴槿惠、李明博为首的右派。进步势力本身起步于韩国经济腾飞的70年代,他们多以社会中下层的知识青年为主,并不掌握韩国的社会财富和生产资料。在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结束军人独裁,实现民主化之后,进步势力开始崛起壮大,并且在90年代夺取了政权。作为进步势力而言,其经济政策更多倾向于实现收入公平,扩大税收,增加社会福利,让普通民众更有获得感,然而这种左的经济政策却容易忽视效率,损害了企业主本身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从而放缓韩国整体的经济增长。

(曾经在特种部队服役的文在寅)

文在寅是怎么来挽救自己的支持率的?

文在寅在今年11月支持率跌破50%的时候,用洪楠基和金秀显撤换了青瓦台政策室室长张夏成和企划财政部长官金东兖,两位经济主官。不过他的这种做法更多是在做样子,因为她同时表示当前的经济政策并不会改变。看来文在寅对于自己本身的经济政策还是颇有信心,然而如果按照当前的政策,预计明年下半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会触底,届时其支持率肯能比现在还要低很多。

(洪楠基与金秀显)

文在寅应该怎么办?

文在寅的前两任朴槿惠和李明博所实施的正好是与其相反经济政策为出口导向性政策,这个政策重视经济的效率,重视市场的作用。文在寅想要保住现有经济政策,提高企业活力,降低失业率,那么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对韩国的经济进行整体性的调整,放松监管,推行减税。韩国人口虽然5000多万人,但是毕竟市场消费的能力十分有限,所以还需要鼓励外部投资和鼓励企业创新,并且重拾出口导向政策。当然这些举措很显然对于执政者来讲都明白,只不过为了自身的政治信誉而言,其不可能轻易改变立场。说服几个人很容易,但是要说服千千万万的人却很难。

(文在寅视察)

结语

其实真正决定一个领导人执政的支持率的关键还是其经济政策的表现。不过对于韩国而言,政治因素的影响率可能在选举季会优先于经济因素。这是韩国总统单一任期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文在寅在今年曾经试图推动修宪,将任期缩短为4年,可连任一届。然而最终因为阻力太大,而作罢。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加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文在寅的支持率又创新低,跌至43.8%,我看还有跌的可能。

韩国人最怪的,他们最喜欢喜新厌旧。韩国人最喜整容和化妆,他们总是以一个新的面容来吸引人的注意。在政治上也是如此,你看韩国历史上很少有至此善终的总统。

文在寅在上任之初,呼声如此之高,但慢慢韩国人就厌倦了文在寅。

首先表现在韩国经济不景气,文在寅在上任之初的诺言统统没有兌现,韩国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提高,甚至还有点下降。韩国人是最现实的,当他们的要求没有达到,便会立即变脸。

文在寅碰到了一个最奇葩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个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不分内亲和外亲,统统一个样。特别是特朗普对驻韩美军的军费摊派让文在寅无法接受。

文在寅这个"老干部遇到新问题",考验文在寅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的时机真的到了。

谢邀!与其说文在寅冲出支持率下跌的重围,倒不如说文在寅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的重心。文在寅把工作重心放在与人斗,不是团结各阶层民众,闹得人人自危,个个自身独防,没有共同团结发展经济的团队精神,到处搞政治迫害,打压朴槿惠及朴槿惠方面的人,闭门造车,文在寅不是努力的不够,而是奋斗的目标方向错误,文在寅的两面三刀人品性格与下属对立,文在寅永远也冲不出作茧自缚的包围圈,自作自受,罪有应得。

到此,大家对极越大规模裁员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极越大规模裁员的4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